报警系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报警中心发展的历史。从上世纪初,报警系统就已经在北美稍具雏形。在北美,报警呼救箱放置在街头巷尾,在呼救时发出声响提示,以寻求附近警察的帮助;同时,这种呼救箱直接连接到附近的警局,使得稍远一些的警察也能够收到呼救信息。随后,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远程通信服务的电报公司加入到这个行业中,从而使得报警信息可以通达到更远的地方;不过,这种电报方式毕竟难以普及,所以稍后出现的电话理所当然地成为报警通讯的主要手段。而此后自动拨号系统的出现以及电话普及到千家万户,更使得通过电话线报警的方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从以上过程来看,报警行业的发展是以工业技术发展为基础的,只有具备良好的通信手段,才能够把各地的报警信息汇聚到相应的权威部门,然后由权威部门负责分配有限的警力来帮助到所有的社会个体。下面,则就当前联网报警中心的标准结构图进行分析。
前端探测器探测到警报后,报警主机进行判断并经由电话网络送到报警中心,再由相关人员进行处警等后续处理。但是,前端探测器毕竟不是人,有很多种情况可能导致探测器误报,而且,人为误报的次数也不容忽视,所以,处警部门必须滤掉误报才能出警,过滤误报即报警核实,以便最大限度地使用有限的警力。
同样地,报警主机需要通过人为的操作来启动防护功能,所以,有时该布防时没布防,或该撤防时没撤防都有可能导致漏报警或者误报警发生。另外,电话系统的诸多原因都会导致到中心的通信瘫痪,如欠费停止服务、电话局端故障,甚至于别有用心的人故意破坏等。这就要求我们对前端情况要有一个好的了解,可以随时查询到前端的布撤防状态以及通信系统是否正常等。
在现行模式下,如果要完全实现对前端的查询、报警核实、电话线情况的了解等,对于中心来讲仍然是一个难题,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所借用通信网络的问题。但是,从报警系统的历史回顾可知,电话网络介入到报警中心网络中来是技术上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当时电话线是最好、最普及的通信网络那么,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电话网络又处于何种地位呢?
首先,PSTN电话系统是一种基于连接的通信系统,也就是说,当要建立通信时,双方必须有一条实在的线路连接起来,这种连接的成本使得它不可能成为一种24小时连线的系统,只能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连接。另外,PSTN的初始设计是用于话音传输,系统对话音传输的带宽要求不高,能够加载的信息量不多。这两个特点使得报警中心系统在信息传输上速度比较慢(先要拨号建立连接,费时间),难以实现目前大家较认可的图像报警核实(带宽太小),以及对前端的查询控制(中心查询、控制客户要拨号到每一个客户,速度慢、费用高)。
所以说,电话线系统在这些方面已经成为了一个障碍,当前更多先进通信技术的出现使得解决这些长久以来的困扰成为可能。以下将从宽带网的角度来解决上述问题。
宽带互联网技术出现
宽带互连网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通信技术,它使得远在万里的双方近在咫尺,整个地球缩小为一个“地球村”。
如果说电话系统是基于电路连接的通信系统,那么宽带网则可以看成是基于“分组交换”的虚拟连接。它不像电话网络那样需要点对点的专用线路供通信两端的人独占使用,而是所有网络线路都是“复用的”。所有连在网络上的人都在共享网络,并且在使用者看来好象一直都在“占用”通信介质似的,而正是靠宽带网里面的“分组交换”技术才让使用者产生这种感觉。通信网络系统把需要传输的数据分成很多小“包裹”,并在网络空闲期间交付给对方,由于时间非常短暂,这种“见缝插针”的方式使得每个人在接收或者发送数据时体会不到接收的是一个个数据包,而是一直处于“连续的”通信状态。
总之,“分组交换”技术使得我们很多人可以同时共享一个通信链路,在客户端来看,他们是实时在线的。这就和电话系统有了本质的区别,他可以随时发送数据,而不用管对方是否“占线”。另外,在网络带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后,除了可以在网络上传输一些简单的数据之外,他们还可以在发送巨大的数据,例如原来不敢奢望的图像等复杂数据也有了及时传输的可能,即原来在电话网络上奢望却又难以实现的图像复核成为可能。
宽带互联网的优势
宽带网络的通信机理和电话网络有本质的区别,其收费、通信成本的计算也因此和电话网络有所不同。网络不是独占的,并且发送或者接收的数据量便于统计,所以基本使用包时制或者按照数据流量两种计费方式,这两种计费方式下,用于报警的通信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综上所述,通信技术从电话交换网络发展到宽带网,至少带给我们安防行业如下几个可供利用之处。
·网络实时性使得报警快捷,并且前端查询、控制用户也变得极为方便,解决了原来报警慢以及难以查询前端用户状况的难题;
·网络的大带宽为报警图像、音频复核提供了良好的通信基础;
·通信费用急剧减省。
基于宽带网络的报警系统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让人们认识的过程,IP走入安防行业也带来了很多疑问,如:困扰IT的网络安全问题,技术复杂程度等。大家所担心的基于宽带网络的报警系统(如图2)无非集中于这几个方面:网络普及问题;成本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技术复杂程度带给安装施工的麻烦等。
网络将更加普及
其实对于网络普及问题,大家应该有目共睹,近十几年来是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最为迅猛的一段时间。据相关统计,截至2005年底,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互联网络用户大约为4600万,而中国以3700万用户紧跟其后,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应该来说,IP网络作为一个代表着先进技术的通信手段,将越来越占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在安防行业,像金融、大型连锁企业等大客户基本都拥有着其自己的内部业务网络,这些网络更加是可以充分应用为现成的平台。与电话线网络相比,这些网络有着更大的优势——通信费用基本为零。
成本将逐渐降低
而就设备成本问题,尽管目前IP设备成本与电话设备成本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但IP设备的成本和设备的产量基本上是成反比的,随着IP互联网络的不断延伸,IP设备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其成本也会随之不断下降。这将是我们把IP设备应用到安防行业的一个机会。
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安防行业本身就事关安全,其自身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话,其安全应用更无从谈起。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各种各样的病毒、黑客的威胁防不胜防,所以很多人十才会“谈网色变”。
TCP/IP网络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国防工程,该网络设计理念就是一个打不烂、全能联的网络,也就是说,任何系统都可以接入该网络,即便网络部分瘫痪,用户仍旧可以通过它来通信。另外,由于其国防工程的安全性,其安全性可想而知,它不是基于民用通信的电话网络所能够比拟的。但是,互联网络毕竟是一个开放的网络(惟其开放性,才有着如此迅猛的发展和普及),在日常的应用中也确实时时面临病毒和黑客的威胁。那么,我们如何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保持自己的安全、可靠性呢?网络安全大致可以分为网络数据安全、网络病毒、黑客的威胁、数据攻击几种,下面将对此分别介绍。
网络数据安全
由于互联网络的开放性,联在网络中的黑客们自然也可以和监控中心一样,拿到前端主机的数据或者给前端主机发送数据。这就需要我们对数据采用特殊处理——加密,让拿得到数据的人看不懂数据,以及能发送数据的人发送的数据没有作用,这样就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考虑采用双向鉴别技术,让报警中心和前端用户互相认识,杜绝以往使用同类前端来模拟发送虚假信息的破坏行为。
网络病毒预防
我们几乎每天都接收到更新的病毒通知和防护补丁,不断听到某某的银行卡被木马窃取、盗用,某某的身份在网上泄密等等。其实,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都在使用流行的且为黑客所熟知的操作系统、软件产品的原因。因为不管是病毒、木马,如果想要对网络中的用户发起攻击,就一定熟悉用户所用的操作系统、软件的运作机理。而如果我们的前端和中心接收机都是用专用的操作系统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处理有关网络里的相关事务,并对操作系统的运作机理完全保密的话,也就从根本上杜绝了病毒的攻击。
数据攻击防范
网络上的节点在接收并处理数据之前,是不知道这些数据是该接收还是不该接收的,只有先收过来再判断,而这个过程需要占用资源的。如果有大量的垃圾数据同时涌向网络上的某个节点,那么,这个节点可能需要付出全部的力量来应对垃圾数据,同时使得有用的数据进不来,导致报警中心网络没有办法及时发送或者接收报警信息。目前,对于此类数据攻击,大家一致认同的防范方法就是增加备份节点的数量(镜像服务器),使得攻击者攻击的难度增大(使某个节点瘫痪需要攻击几个不同的服务器)。这样可以延长节点被攻击至瘫痪的时间,从而使得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抓获攻击者,有效地维护网络运转。
其他
IP网络的应用还有一个小障碍,那就是其设置的复杂性。安装配置过互联网的人都知道,由于目前IP地址的紧张和分配的不规则,我们不得不采用各种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内联网用户去共享有限的几个IP地址,这就需要我们使用代理、端口模拟等各种复杂的技术去实现这个目的。所以,大多数公司都会有专门的IT人员来做这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无疑将增大传统安防企业的施工、维护成本。因此,为了使IP网络具有更宽广的应用以及更加友好的操作性,我们需要把绝大部分此类工作消化在系统内部,并把对现场环境的要求降到“能上网浏览网页”即可,更加便于用户操作和使用。
另外,为了充分降低用户从模拟到数字中心的转换成本,中心接收机最好能够模拟以往模拟报警接收机的输出格式,使得用户可以无缝地兼容以前的中心软件,以降低更新费用。而行业人士普遍关心的诸如“网络安全、使用的方便性”等问题其实都是可以很好地迎刃而解,IP网络携其先进的优势也必将为报警中心行业带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