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设防,将干扰拒之门外,措施:
1. 线缆穿镀锌铁管,走金属线槽;
2. 线缆埋地;
3. 采用双绝缘双屏蔽抗干扰同轴电缆;
4. 摄像机与护罩绝缘,护罩接大地;
二避:改变视频原信号传输频带或传输方式,避开视频带宽内的干扰,措施:
1.采用光缆,微波、射频等调制方式;
2.采用数字变换、处理和传输方式;
三抗:外界电磁干扰已经通过传输电缆“混入视频信号中”,解决办法就是“抗”,措施有:
l 传输变压器抑制50/100Hz低频干扰;
l “斩波”技术;
l 视频预放大提高“信号/干扰”比(信噪比)技术:理论上实践上都应该是可行的。但在处理线缆传输失真和附加放大失真问题上,还有待完善。
l “加权抗干扰器”,不调制不变换,保持原视频基带传输方式,同时具有抑制干扰和视频恢复双重功能。
四补:抗干扰是提高图像质量的措施之一,还要同时考虑到补偿传输线缆和设备引入的衰减和失真,恢复视频信号原有特性,确保图像质量。“加权抗干扰器”和“视频恢复主机”,都具有图像质量控制恢复功能。
抗干扰四大基本要领,是从不同的技术侧面采取的不同措施,掌握了它们的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在工程中灵活运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关于抗干扰四大基本要领,这种提法还只是个人意见,不一定确切。目的是对工程抗干扰技术措施的认识和选择,力求探讨出一种清晰明了概念和要领。” 关于干扰的认识,正确的认识,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如,目前对干扰产生原理的认识,占主流的仍然是电缆屏蔽层“缝隙泄漏原理”,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为了没有 “缝隙”,在电缆屏蔽层中增加了“铝箔”,“铝箔”无缝,但实践结果是无缝也还有干扰产生,于是又同时有了一种解释:电磁波的 “穿透原理”,认为屏蔽层太薄,让干扰电磁波“穿透了屏蔽层”。用这种理论指导实践的结果是:出现了“编网+铝箔+编网+铝箔”的四屏蔽电缆——真正做到了两层铝箔的“无缝”和四层屏蔽的穿不透厚度。也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工程上为了“抗干扰”选择电缆的原则也变成了“屏蔽层越厚越好”,编网越多越好,电缆成本越来越高。实践是无情的,这种高编厚电缆的应用结果是“还有干扰出现”,只能花钱“买教训”。eie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认为:同轴干扰基本上是电磁感应电流在电缆屏蔽层纵向“阻抗”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通过两端匹配负载,直接进入信号传输回路,对视频信号产生干扰的;在这种理论认识下,不仅可以解释干扰产生的大部分现象,而且进一步解释和实测证明了高编电缆“频率失真大于低编电缆”的实践结果,并提出了用高标编电缆(128)扩大传输距离、提高图像质量的做法,实践结果是相反的(即同型号相同长度电缆,高编电缆传输特性的频率失真——高低频差异更大),对于干扰,高编电缆比低编电缆只能有一定程度的减弱干扰(大约6db左右),而抗干扰器却具有20db以上的抗干扰能力。——这是实践意义